东阿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专家深入解读用好增量盘活存量q2bmuqb4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专家深入解读“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原标题:中国金融学会圆桌会议 深入解读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66月 钱荒 以来,中央政府对金融业的政策指导已聚焦于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的八字方针。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提出,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逐步有序不停顿地推进改革,优化金融资源,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国务院还于日前公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首次对金融该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做出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意见》第一条就强调,要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深入探讨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的政策思路和具体措施,中国金融学会于7月4日举办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研讨会。会议由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主持。会议就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对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转型的意义,以及对当前和未来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存在的难点及制约因素;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的政策思路和具体举措等问题进行了研讨。1 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简化银行坏账核销政策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从我个人的调研来看,目前企业的经营普遍恶化、资金紧张、用工成本加大。另外,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增长乏力,政府的投融资能力明显减弱,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资金筹措难度很高。这种经济形势,如果实体经济疲弱是周期性因素,总量扩张政策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我认为,当前的实体经济疲弱主要是结构性因素造成的,总量扩张政策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首先,金融结构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资金错配比较严重。其次,产业失衡比较严重,实体经济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投资意愿很小。因此,在这个非常时期,应该给商业银行更大的灵活性,为商业银行提供相关政策支持。比方说,商业银行的坏账核销,要在核销程序上进行简化、改善,放宽有关标准,在降低一些前提条件上实现突破。要提高对不良贷款上升的容忍程度。再比如,监管层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得非常严格。有没有可能在规模上面,给商业银行一定的空间,对现有的信贷管理政策可以进行微调,支持银行扩大信贷规模。此外,还可以利用财政政策、财政贴息来引导银行信贷投放的方向。2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应降低中长期信贷比例要盘活信贷存量,与用好增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长期信贷的规模比较大,要调整的话,难度也非常大。我们看一下银行业三年期以上的中长期信贷占比,过去十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占比大约40%,2008年底一直到2010年,两年多一点的时间,每年2到3个百分比的速度往上递增,2011年的时候达到了58%。按理来说,提供中长期信贷,主要不是商业银行,而应该是国开行这样定位的银行,还有债券市场。商业银行应该以三年期以下的中短期信贷为主。全球的商业银行也是这样。中国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因为地方政府主导投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近这些年来规模迅速扩大,导致整个信贷结构上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当然,最近两年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所回落,但是53%的比例依然比2006年、2007年43%的比例高了整整10个百分点。如何把中长期信贷在整个公司贷款中的占比逐步降低下来,这一点是未来应该调整的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困难在于,地方政府有巨大的融资需求,由地方政府主导的融资平台所借的大量中长期信贷,今后要逐步退出难度是非常大的。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应该从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获得。从这个意义上讲,要盘活存量,还得把增量做好,使得债券市场能够很好地发挥起中长期融资的功能。只有这样,慢慢把政府主导的融资平台融资的渠道改到债券市场去。现在问题也很清楚,地方政府举债受到很大的制约,融资平台在市场上举债也受到很大制约。这里面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是公共债务的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如何举债、债务如何管理等等。这次改革推进过程中,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期限结构、客户结构,都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第二个是地方政府的透明度要大大提高,尤其今年以来,社会融资规模、非信贷的这块迅速增长,其中大量的资金流向了融资平台。这使得融资平台债券、信贷以外的融资又得以大量扩张。这方面深层次的还是要靠改革,进而改善我们的金融结构。用好增量,然后存量盘活也会有很好的推动,相互影响。最后,还应增加银行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规模,扩大试点机构范围,增加资产证券化入池资产的种类。3 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华若鸣盘活存量需市场化引导方式这几年,银行业的非信贷资产出现了非常高速的发展,快于信贷业务的增速。非信贷资产涉及到债券投资、银行理财,还有其他类似于同业的一些业务。银行理财方面,存在比较大的争议。一季度末,理财产品期末余额达到8.2万亿元。但其实各家银行还是从比较理性的角度去做,余额控制在存款规模的7%~8%左右。在实体经济方面,理财产品也在存量和增量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理财产品这么大的规模,使得居民、中小投资者,增加了大量的投资性收入。债券市场方面,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里面,债券资产的占比在20%~30%左右。实际上,债券和贷款有本质区别,债券有流动性,其作用于实体经济属于市场化的手段,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现在关键问题是,中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还没有经历过违约的洗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行的债券,相对高风险,但收益率却没有吸引力,使得投资者没有有效的风险偏好。与此同时,债券市场的二级市场,还需要大力去规范,包括建立做市商制度;二级市场分层;增强债券市场深度和广度等。资产证券化,现在在试点过程中,投资者不会过多地看风险,更多的是看哪个主体发行的。哪个主体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基本等同哪个主体的风险。资产证券化涉及到方方面面,发行人自己要购买一部分,最后又回到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内。同业问题方面,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中小银行向大银行融资的行为很正常,关键问题是如何使这个市场更加规范化。要有一个市场化的引导方式,使得同业业务集中在总行层面运作;允许大额可转让存单出来;减少同业市场中所谓的空转。4 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关键是降低负债率目前,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基本用于实体经济。贴现占贷款余额不到1/10。同业拆放也辗转用于实体经济。8万亿元表外理财资金,至少有6万亿元用于项目。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体系 资金空转 现象并不明显。只是信贷资金在实体经济的分布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行业积聚了大量金融资源,国民经济需要发展的基础行业和新兴行业却得不到足够的金融资源。产业结构决定信贷结构,实体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大致圈定了银行信贷的投放分布。若以行业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行业产值占GDP来衡量,我国绝大多数行业所耗费的贷款量占比与所创造的产值占比大体接近。严重偏离的主要是5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耗费的贷款多,但创造的GDP少。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也是这样。农业相反,创造的GDP多,但耗费的贷款少。抑制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冲动、抑制企业在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冲动是优化信贷结构的基础性工作。地方政府应尝试挤牙膏式的投资方式,城市基础设施以及铁路、公路、港口,每年做一些,既减缓自身的债务压力,也有助于缓解对其他行业的信贷挤出压力。基础设施建设总有一个饱和点,一下子投了,以后就没有拉动经济的硬手段了。信贷结构也有反作用,信贷结构的优化能够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史上,信贷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强健的例子屡见不鲜。日本的产业政策久负盛名,二战后40多年中日本银行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安排信贷投向,很好地促进了产业升级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德国制造业的发达,也与德国银行业持续地提供中长期信贷密不可分。韩国银行业对电子产业数十年的信贷倾斜政策,造就了一批名闻遐迩的国际电子品牌。当前,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遇到的基本困难是企业负债率太高,市场利率及无风险收益率太高。2012年5月份,国有工业企业负债率达到65%,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达到66%。一年期无风险收益率达到4.5%以上,贷款基准利率也在6%以上。当今,能够加杠杆即增加负债的行业和企业不多,能够用得起比较贵的钱的行业和企业也不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改造升级的传统产业、 三农 等行业都有难度。小微企业则好一些。我国个人存款占全部存款比超过50%,个人贷款占全部贷款比只有50%,个人部门属于净资产地位,个人部门还有加杠杆的空间。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的支持居民家庭首套自住购房、大宗耐用消费品、教育、旅游等信贷需求,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治理结构和管理良好的走出去企业等等,都有很大的吸收增量贷款的空间。产能过剩问题,大家担心了很多年,但没有成为现实。这是因为,国际需求消化了我国的产能。现在由于成本的迅速升高和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出口困难了,产能过剩也就真的来了。消解产能过剩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于银行来说,特别要防止企业借机逃废银行债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银行支持调整过剩产能,对整合过剩产能的企业定向开展并购贷款。这是企业和银行双赢的事。不仅银行贷款应如此,企业发债、企业增发股票也都应以用于并购为优先。对市场经济法制的维护,遵守契约精神,十分重要。长三角钢贸企业,用贷款时公私不分,还贷款时公私分明甚至化公为私,企业负债累累,破了银行和民间债权人的产,老板个人和家庭依然过得富裕逍遥。这必须要坚决依法打击,全国以至全球追索其家庭及关系人资产。 盘活存量 的前提必须是 存量 还在,也就是存量信贷资产的安全存在。商业银行自身更要积极响应国家结构调整政策,停止业绩竞赛,降低风险偏好,更多地分担资金成本,为新四化建设融通更多的中长期、低成本资金和优质金融服务。5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宗良不能为了盘活存量 而过度限制增量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 意义很重大,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但要注意防范一种观念,即经济增速越低,越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出口、消费、投资这 三驾马车 中,投资还是很重要的。但当前中国的投资呈现一种中低端投资过剩、中高端投资不足的情况。经济转型是金融结构转型的重要目标,未来要打造中国的高端竞争力,中低端制造业要形成特色。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呈现经济冷、货币热的现象,这里存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企业的产能过剩。为什么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原因在于,制造业难以支付如此高额的利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要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对于中国而言,盘活存量,必须有一定的增量做保证,不能为了盘活存量而过度限制增量。盘活存量有4个角度。要做到淘汰一批,转型升级一批,通过资产证券化盘活一批,以及提升现有资源的效率。此外,还可以考虑放开存贷比约束,以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让现有货币存量发挥作用。在用好增量部分,要支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给予基础设施、保障房、棚户区改造等发展瓶颈和民生项目信贷支持。要支持企业加快 走出去 步伐,以消化国内过剩产能,并从海外获取技术和资源;要支持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最后,建议在银行不良贷款处理上给予政策支持。6 上海重阳投资总裁王庆中性偏紧货币条件 有利于盘活存量对 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的理解,从市场的角度,我的结论是没有不活的资产,只有不准确的价格。按照市场的逻辑来理解,如果目标是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实体经济的预期回报率,自然金融就会支持实体经济,资金就会进入实体经济。提高实体经济的预期回报率有两个方面。第一,提高实体经济真实的投资回报,也就是有好企业,好项目,能产生利润的项目。对宏观政策的要求,就是希望未来改革,尤其结构性改革,能够释放制度红利,加快经济结构转型,从而提高经济的真实回报率,最终回报率提高了以后,金融逐利的资金自然就会进入市场。第二,如何盘活金融资产?这里的核心,实际上是更准确地确定资产价格。更准确的资产价格要发挥金融市场价格的基础性作用,从而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金融市场主要有股市、债市、银行贷款等三类。盘活金融资产,就要盘活股票存量资产、债券存量资产和银行信贷。股票和债券在二级市场交易,是活性资产,在二级市场不断的交易过程中市场不断发行价格,市场价格就反映了实在资产价值和内在资产质量,从这上面讲,债券和股票市场盘活的空间不大。而银行信贷盘活的空间就比较大,因为信贷没有二级市场交易,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不是那么透明。所以,盘活存量金融资产,就又回到一个旧的说法,即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发挥基本性作用的一个政策环境是利率市场化,没有利率市场化很难谈金融资产如何定价。循着这个框架,盘活金融资产,实际上就是在债券、股票和银行贷款这个层面上,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比如说银行贷款,其活性最弱,是需要盘活空间最大的,也是在三种金融资产中规模最大的。说白了,银行信贷盘活首先要把死的资产剥离出来,首先要披露,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把资产的活性释放出来,那就是银行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以后,如果有了相对标准化的产品、二级市场,有了这样一个发现价格的过程,就可以使内在的资产能更多地反映资产价值和资产质量的变化。这是我对盘活存量的理解,一个市场化的逻辑理解。理解的核心就是,盘活存量就是要发挥金融市场价格的方向作用,因为只要价格信号准确了,存量活了,价格信号就准确,价格信号准确以后,自然会支持实体经济。当然,这里有一个大的前提,即整个宏观货币环境,需要一个中性偏紧的货币条件。这样的货币条件下,无论银行还是企业,才有动力做存量调整,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7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国有部门增杠杆加剧金融风险从逻辑上来看的话,信贷和GDP的比例,可以拆解为杠杆率和资产周转率之比,杠杆率是信贷占整个经济资产总量的比例;资产周转率是GDP与整个经济资产总量之比。从过去几年来看,中国经济金融体系总体表现为,杠杆率提升、资产周转率下降,这大幅推高了信贷和GDP的比例。做这个拆解的含义告诉我们,从总体经济的角度来讲,前者是资产负债表的杠杆比例;后者是资产周转率。理解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问题,须从两个角度入手,一个角度讨论杠杆问题,一个角度讨论资产周转率问题。过去几年,这两个现象是同时发生的,杠杆比例在提升,资产周转率在下降。实际上,其包括了两个原因。第一,整个经济由于结构的变化,高杠杆比例在提升,从而提升了整个杠杆比例;另外,有一些行业的资产周转率很低,这些行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提升也会导致这个后果。第二,在把行业构成的变化控制住以后,能够继续看到杠杆比例的提升和资产周转率的下降。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非常大的结构变化。2009年以来,经济的增长越来越依靠基建和房地产来驱动,而出口贸易盈余的积累,包括制造业的投资整体上都在减速。经济越来越依靠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来驱动。房地产、建筑这些相关行业的占比都在上升。而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整个的杠杆比例在正常条件下就比一般的工业部门更高。从资产周转率的角度来讲,这些企业其自身的资产周转率,比一般的工业、比整个经济的水平要更低。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模式变迁。从以前的出口、制造业和消费平衡的驱动,更多地转向了投资驱动,同时在投资之中,主要由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来驱动。这两类行业天生的杠杆比例就非常高,同时资产周转率非常低。这样一个深远的经济结构性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大幅度地增杠杆,几乎所有国有资本权益占比超过10%的行业都在增杠杆。同时国有企业的资产周转率比民营企业低很多。但是过去几年,民营企业去杠杆的同时,国有企业在大幅度地增杠杆。在企业盈利能力节节下降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去杠杆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资本收益率节节下降的条件下,国有企业逆势大幅度增杠杆。我个人认为合理的一种解释是,这背后反映了这几年大踏步的国进民退,政府大力度的干预经济活动,而且这种干预建立在市场化改革方向逆流而动的基础上,建立在大大降低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显著地增加了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国有部门的增杠杆和非国有部门的去杠杆之间有这样一个变化,不完全是由行业的属性决定的,也不完全是由经济周期的因素决定的,更多地反映了政府政策的导向。这种格局,在金融层面就导致了整个信贷存量利用效率越来越低,导致了畸高的信贷占GDP的比例。8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黄朝晖盘活存量需进一步推动资产证券化整合行业过剩产能,盘活存量需要得到政策支持。从具体业务环境来看,产能整合需要推动并购业务,但假定一家中央企业整合了一家地方企业,地方企业不再纳入地方GDP,其税收将交给中央,地方政府没有动力支持这样的并购整合。应在地方GDP考核和税收问题上重新考量。另外,并购交易环节涉及有关税收问题,可以借鉴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做法,允许整合亏损企业的盈利企业抵扣亏损之后再缴税。关于国有企业领域的产能过剩和整合,国有资产有特别规定。在市场上,有些被收购企业的收购价格是很低的,例如仅为净资产的10%,但这并不符合 国有企业不得以低于净资产的价格卖出 的国资委规定。在存量盘活方面,银行业继续推进资产证券化是重要的方向,应该进一步扩大银行业资产证券化市场。此外,也应考虑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的领域很广,可以多推动发展应收账款证券化、基础设施证券化和房地产类资产证券化,股权质押资产证券化也是盘活国有资产的可行方法。9 中信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朱琰结构性高烧:多增融资70% 流向政府和地产这么些年来,经济一直在保增长,金融一直在逆宏观周期审慎调控,而金融却一直在增长,这中间还有什么核心原因?商业银行有两个问题,第一,没有纯粹的利率市场化的价格;第二,商业银行享有政府信用,能获得政府无限制的流动性供给。如果银行享有一个价格垄断,又可以无限制用政府的信用,作为商业机构,其出于逐利的本能,一定是无限度扩张。所以银行不断地加杠杆,不断地扩张规模。真正做到控制增量,必须从这两条根本的入手,让银行成为一个真正的商业机构,不具有价格垄断,也不再有人背负它的商业信用。这样,商业银行才能作为一家真正的商业机构去风险定价,从一个商业的角度进行运营。增量的控制不在于控制量,在于控制过多的无用增量。根据我们的计算,今年比去年多增的融资中,70%流向了政府融资和房地产。其实当前的这个融资热是一个结构性的高烧,全社会没有完全加杠杆。怎么盘活存量?盘活存量不是靠一个非常系统性的货币政策、监管政策能够达到的目的。控制增量可以通过某些系统性的手段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盘活存量是一个个体性的问题。所以盘活存量,如果没有经济转型这个大的基础为背景,银行主动去盘活资本的存量也有很多问题。如果经济实体没有真正的转型,银行主动去盘活自己的存量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问题。中国GDP增速降低到7%、6%都没关系,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体,但是千万不能出金融和地产风险。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所有政策都应该防范金融机构风险,金融机构的风险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