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古代留存至今的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都江堰工程
而现代中国最著名
工程最大的水利工程是
三峡工程
它们的建设及发挥的效应
对我们尊重科学
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
有什么启发呢?
1.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全貌,图/网络)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
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前)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
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都江堰在四川省中的位置,图/四川省测绘局)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
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
面积近千万亩
是全世界迄今为止
年代最久、唯一留存
仍在一直使用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平面图,图/地球探索者)
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
但在都江堰建造之前
却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
(成都平原核心区水网示意图,图/网络)
岷江是长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
岷江之水涨落迅猛
水势湍急
岷江出自岷山山脉
从成都平原西侧向南流去
是地上悬江
而且悬得十分厉害
(坐落在成都平原上的岷江,图/搜狐网)
成都平原的整个地势从岷江出山口的玉垒山
向东南倾斜
坡度很大
都江堰与成都高低落差竟达米
在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
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
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
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为主
兼有防洪排沙、水运
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
自从都江堰建造起来后
成都平原才慢慢成了现在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工程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
以堰首为主
堰首又由
宝瓶口、鱼嘴、飞沙堰
三大主要部分组成
现就从这三大部分来分析古人的智慧
宝瓶口(引水工程)
岷江发源于岷山
都江堰将岷江一分为二
分为内江与外江两部分
西边为外江,也就是岷江的正江
东边为内江,用于分洪与灌溉民用
李冰指挥民众在玉垒山延伸向
岷江的山崖上凿开一个缺口
形似宝瓶,称为宝瓶口
宝瓶口距飞沙堰下口米
具有节制水流大小的功用
是控制内江进水量的咽喉
(红圈内为宝瓶口,图/中国网)
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
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
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断分流
形成自流灌溉渠系
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余万亩农田
(都江堰灌溉区域图,图/四川新闻网)
宝瓶口左岸山崖上刻有几十条分划
每划间距为一市尺,名为“水则”
用以观测水位涨落
是中国最早的水位标尺
随着都江堰灌溉面积的扩大
内江所需水位的水则也在增加
如宋朝时水则仅有十划
水位达到六则时即为足用
再高就会产生涝灾
《宋史》载:
则盈一尺,至十而止;水及六则,流始足用
鱼嘴(分水工程)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图/都江堰门户网)
鱼嘴的作用是用来分流的
将岷江一分为二
一支顺江而下,就是外江
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就是内江
(都江堰内外江,图/都江堰门户网)
鱼嘴采用“四六分水”的原则
能够在一年的洪水季与旱季
根据水势大小
采用不同的比例
智能分流
内江取水口宽米
外江取水口宽米
利用地形、地势
以及鱼嘴的弯道作用
使江水在鱼嘴处按比例分流
在枯水季节水量小时
四成流入外江,六成流入内江
以保证灌溉用水
在洪水季节
水位抬高漫过鱼嘴时
内外江的流量就反了过来
六成水直奔流入外江
四成流入内江
使灌区免受水淹
这就是所谓“分四六,平潦旱”
此外
在古代还会使用杩槎来配合鱼嘴
人工改变内外两江的分流比例
使得可以在任意时间
随意控制两江的水量
(亦作“杩杈”。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应用时以多个排列成行,每个中设平台,台上置石块,在迎水面上加系横木及竖木,外置竹席,并加培粘土,即可起挡水作用。这种建筑物,很早就用于四川省灌县都江堰工程中。,图/四川在线)
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
飞沙堰建在鱼嘴与宝瓶口之间
它将超过灌区需要的江水自行排到外江
使成都平原免受洪涝
又能将水中裹挟的大量砂石利用离心力作用
从这里排到外江
避免淤塞内江、宝瓶口和灌区
(飞沙堰,图/都江堰门户网)
飞沙堰使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的内江水
漫过堰顶流入外江
如果遇到特大洪水
堰体还会自行溃堤
让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若内江水位达到水则十四划时
即够灌区春耕用水
则将飞沙堰堰顶高度与此水则相齐
则内江水超出十四则时
多余的江水即可从飞沙堰溢去外江
此外
飞沙堰下游不远的宝瓶口有很好的
控水限流作用
它们协调配合
完美地控制了岷江水流
沿江而下的急流受宝瓶口限流所阻
在口外形成一个洄水沱
加上飞沙堰对面突入内江的虎头岩对水流
砂石的导引作用
洪水便携带大量泥沙翻过飞沙堰
排往外江
据当代实测
当内江流量超过立方米每秒时
便有40%的洪水和98%泥沙从飞沙堰排出
飞沙堰顶高的调节
加上宝瓶口的限流
虎头岩的导引
即可保证引水区既有足量清水
又无洪涝威胁
真是完美的杰作
这是古人顺应、效法自然,所产生的智慧
2.
三峡工程
(三峡工程是中国长江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同时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水坝。于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年建成投入使用,图/网络)
当时一些专家在论证三峡工程时表示
三峡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发电效益、防洪效益、航运效益与造福居民
那么
这四个优越性实现了没有呢?
发电效益
自从三峡建成后
四个目标中
唯有发电这一个目标实现了
年06月10日,当时报纸发表了一篇新闻:六年后三峡电将照亮半个中国
迄今已十三年过去了
从没有人见过三峡发的电照亮了半个中国
实事上
目前三峡工程的发电量不足全国发电量的
3%
离照亮半个中国还差
47%
虽然三峡工程的发电目标终于实现了
但三峡发电的代价实在太昂贵
太惨重!
(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图/视觉中国)
先不说建造三峡大坝
这么巨大的工程花费了多少金钱
且说三峡建成蓄水后引发的
地质灾害、污染、水系失衡等等一系列问题
犹如钓鱼工程
越滚越多,越滚越大
单单垃圾处理一项
所需花费的钱财就是个天文数字
据专家估计
光处理垃圾的费用都可以再造一座三峡大坝
据专家估计
治理三峡水库水污染还需要花费亿元
一些对三峡工程持不同意见的专家
和科学家早就指出
三峡是一个“钓鱼工程”
三峡工程最初向上报一很小数字
到后来不断追加钱
没完没了
如今
三峡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已成为向中央政府要钱的理由
就解决“后三峡”时代的移民安置以及地质灾害年追加了约1,亿元
后三峡时代总开支肯定超过3,亿元
这个发电的代价实在太昂贵
比起其它类型的发电
成本要高出许多倍
所以三峡工程从没有为老百姓
特别是被涉及的居民提供过“廉价”的电力
电费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升高了
造福居民
为造三峡大坝
移民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沉重话题
三峡建设
使万居民大迁移
大举改变了三峡库区居民的生活型态
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
《国际探索》的执行主席帕特莎·亚当斯女士指出,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大部份三峡库区移民的生活不如过去。她说,移民通常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他们的房屋居住面积减少,耕地减少,而且很多人失去工作和从事了多年的生意。
她说,至少有40%的移民在重新安置多年后,生活还赶不上以前。亚当斯女士指出,在移民安置过程中,有关官员贪污腐败猖獗,肆意侵吞移民安置费,使很多三峡移民处境更加悲惨。
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
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
而是使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
负责三峡工程移民的官员
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
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
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
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
以及
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
航运效益
坚决反对修建三峡大坝的
中国水利专家黄万里先生曾预言:
大坝建成蓄水后,江水中漂游的悬沙会部分沉积下来,堵塞住重庆港,断绝航道。
目前三峡水库中的泥沙淤积量约为19亿吨
随着时间的延长
三峡水库中泥沙淤积量将累积增加
德国水利专家王维洛说:当三峡工程运行三十年后,谁也不敢保证重庆港不被泥沙淤积。到那时泥沙淤积量超过40亿吨,长江水无法将那么多泥沙带入大海,而是堵塞中下游河道,迫使河流改道,到时想拆也不行了。
再过一定的时间
重庆可能就进不了轮船了
这是泥沙淤积导致河床抬高所致
水浅了,轮船就进不去
同时蓄水导致下游水浅,影响航运
防洪效益
长江原本有洞庭湖
鄱阳湖等一系列沿江大湖泊
河流等调节水位
洪水下来了
湖泊自然分洪
不使干流出现太大的洪峰
水少时
进入湖泊的洪水又会流入长江干流
使长江保持比较稳定的水位
古人讲天人合一
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微自然
同时宇宙与大自然也是一个
非常完美的大生命体,是有生命的
脾脏有储血功能
被称为人体的“血库”
当人体休息、安静时
它贮存血液
当人处于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激状态时
它又将血液排送到血循环中
为其它器官紧急供血
以增加血容量
脾脏的这些功能
大自然都具备了
沿江的大湖泊、河流等就具备着这个调控功能
这样在自然状态下
生态是平衡的
无论是航行,还是灌溉
都有保证
但拦腰建起了一个巨大无比的三峡水坝后
就打破了这种平衡
湖泊、河流原有的吞吐规律就被废掉了
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被破坏
后果不可估量!
三峡防洪
主要靠三峡水库的蓄水能力
在洪峰时蓄水
根据防洪组提供的资料
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
导致自然河流最少亿立方米的
蓄洪能力消失
实质可能远不止这些
也就是说
三峡的蓄水防洪
实质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结果没补好,反而把房子都整垮了
三峡大坝建成后
洞庭湖、鄱阳湖水面一直在下降
年
鄱阳湖都昌水文站
创下8.15米的历史最低水位纪录
鄱阳湖湖面仅相当于年时的1/73
蓄水量只相当于年的1/
年
洞庭湖城陵矶水位跌至21.72米
渔民歇业、航运受阻、旱情肆虐……
我们再回看看这些年关于
三峡大坝防洪能力的新闻报道:
年6月1日,新华社报导:题为《三峡大坝固若金汤,可以抵挡万年一遇洪水》
年5月8日报导,题为《三峡大坝今年起可防千年一遇洪水》
年10月21日报导,题为《三峡大坝可抵御百年一遇特大洪水》
年7月20日报导,题为《三峡蓄洪能力有限》,内文称“勿把希望全寄托在大坝上”
这不,考验来了:
年11月8日,长江三峡一期工程结束,开始进行大江截流,年发生大洪灾。
年,三峡水库首次试验性蓄水米,结果导致重庆市被淹,还出现大量滑坡等地质灾害。
三峡工程完工后,长江全流域于年7月中旬出现年以来最大洪水,而三峡水库仅三天左右就不得不开闸泄洪,导致长江中游及武汉出现洪灾。
年7月中旬,长江流域再次出现了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大量百姓无家可归。
种种实事都在证明
三峡工程不但不能防洪,而且扩大了洪涝灾害
三峡水库建成后还曾多次出现逆调节现象
在旱季缺水时关拦强蓄
下游干得见底
洪水季节又因为大坝自身的安全
为降低水位而加大泄洪流量,下游洪灾泛滥
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说:“当年论证三峡大坝的好处就是可以有效地控制下游水量。现在的情况正好反过来:下游干旱时,大坝需要蓄水;下游闹水灾时,三峡却需要泄洪。”
旅德水利专家王维洛也曾撰写文章称,三峡大坝的几个功能非常矛盾,如果顾及发电就顾不了防旱,顾及大坝安全就顾不了下游防洪。
另外
蓄水导致泥沙在水库上游大量沉积
改变了千百年来相对稳定的江水含沙比
大量清水下泄
增大了江水的携沙能力
打破了原有的河床
岸坡形成发育的环境
引起河道崩岸险情
受三峡蓄水后清水下泄的影响
目前长江干堤岳阳段部分河段
发生严重崩岸险情
其中华容县天字一号、君山区的洪水港
张家墩等几处河段崩岸尤为突出
严重威胁到长江干堤安全
给长江中下游百姓埋下了无尽的祸根
生态问题
三峡大坝的建立
对长江流域环境的破坏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长江、黄河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文明摇篮
也是神州大地的两条大动脉
润育着中华大地
千古以来
长江造就与维系着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
将长江腰斩
拦腰围上大坝
相当于把人体动脉血管给切断
中间安个阀,这就是血栓
想想看
这样动脉所流经滋润的肌体就会慢慢坏死
只是时间问题
目前中华鲟、河豚等基本快绝种了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还有更多大家没看到
或尚没暴露出来的问题
三峡大坝不光破坏了长江流域的生态
很可能还对海洋生物造成了影响
千古以来
由于长江所造就与维护的生态系统太过于庞大而三峡大坝才建成不到几年
所以更多更可怕和毁灭性后果
都埋藏在未来的时间线中
像是在中国的未来埋藏着一个个地雷和原子弹其未知的可怕后果目前不可估量
疾病问题
三峡水库的形成
造成了血吸虫病
疟疾以及钩端螺旋体病
肺吸虫病、乙型脑炎等的流行和传播
有报导说
在历史上
长江三峡下游地区是
中国血吸虫病的最主要分布地
但是紧靠湖北省的三峡地区
却没有血吸虫病的流行
三峡上游的重庆市
四川省也没有血吸虫病的分布
从气候条件来说
重庆市、四川省都适合钉螺的生存和生长
为什么血吸虫病没有流行?
主要是由于长江三峡
包括支流,水流湍急
传播血吸虫的钉螺无法生存
但是三峡大坝建成后
三峡水库开始蓄水
河流水流变缓
钉螺就会在库区生存、生长、蔓延
并从湖北省向重庆市、四川省扩散
据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的学者的研究,未来三峡水库很可能会有带有血吸虫的钉螺的分布,三峡库区会成为血吸虫病流行地区,血吸虫会通过三峡水库向西扩散,现在果然发生了。
另外,三峡水库蓄水之后,三峡地区仪器可测到的地震次数明显增加,这些都可能是隐藏的未知祸根……
因为三峡工程所造成的问题实在太多
现在显现出来的仅仅是冰山一角
中国怎么办?
按照清华大学著名水利专家黄万里生前的说法解决途径只有一个:
最终被迫炸掉三峡大坝
早一点解决,还来的及
否则,更可怕的毁灭性灾难还在等着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