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坑洼破损的路面不见了。”“小区里杂乱的‘蜘蛛网’消失了。”“小街小巷的路灯翻修一新、亮起来了。”“管网改造完成后,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供暖的问题了。”……这些一点一滴、看得见、摸得着、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变化总会让居住在鄂尔多斯这座城市的居民感受到民生的“温度”。
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筋骨”,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完善,是现代化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鄂尔多斯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品质”筑城,本着以人民为中心、创建为民、创建惠民的原则,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城市“强筋健骨”,扎实开展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市政设施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整治行动,不留死角治“脏”、重拳出击治“乱”、攻坚克难治“差”,用“绣花”功夫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让城市更整洁、更宜居,让居民生活得更便捷、更舒适。
▲东胜区建设街道“飞线”整治现场。
近日,在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广厦小区,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来回穿梭,工人们头戴安全帽正在加紧施工,这是小区实施的加装电梯项目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加装电梯这个项目,对于我们这个老旧小区来说,是一件雪中送炭的事情,老人们以后上下楼就方便多了,希望能尽快使用上电梯。”小区居民高斌满意地说。
同样感受到创城给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还有准格尔旗蓝天街道关地塔社区东华小区的住户们。
东华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曾经小区里私搭乱建、乱停车现象较为严重,环境卫生状况也不容乐观,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关地塔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行动:拆除破损自行车棚,重新规划了21个停车位;解决了小区1号到3号楼中间的道路硬化难题;整治公共绿地种菜、违规搭建行为;利用公共墙体打造成了彩绘文化阵地……“创城以来,到处变得都整整齐齐,连犄角旮旯都变干净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大变样了!创城真是创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里。党和政府改善了我们的居住环境,完善了社区基础设施,我们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提到创城带来的变化,东华小区居民个个竖起了大拇指。
↑东胜时达世纪小区水表出户,一户一表。
公共卫生间是一个城市对内对外的窗口,也是涉及民生的重要设施。“小厕所、大民生”,翻新旧公厕和修建新公厕不仅方便于民,更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是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之举。如今,在乌审旗嘎鲁图镇的大街小巷,每隔五百米,就有一座造型别致、整洁干净的公共卫生间。为了解决市民和游客“如厕难”问题,今年以来,乌审旗已累计建成水冲式公厕座,全天候免费开放,旱改水比例达到%。
嘎鲁图镇居民查干夫说:“现在嘎鲁图镇区基本三五百米就有一座公共卫生间,步行不出五分钟就能方便、洗手,非常干净、卫生。”
进入新时代,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对城市建设管理有了更高需求和期待。鄂尔多斯市切实从影响面大、普惠性高、群众需求强烈、与文明城市创建关系最直接的领域抓起,真正把群众意见集中的痛点变成文明城市创建的亮点。
围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城市更新,鄂尔多斯市进一步完善水、电、路、讯、热、气和地下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业管理服务,老旧小区改造方面,研究制定“十四五”时期老旧小区更新改造方案,逐年实施小区公共设施更新维护等工程。目前,今年的72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部开工,惠及户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全面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全市9个旗区中已有7个旗区城镇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公共机构全覆盖,年底前可实现全市城镇公共机构全覆盖。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方面,聚力补齐城市建成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重点加快沿河苏木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网配套建设,预计年底前实现全覆盖。空中缆线整治方面,积极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及有线公司同步开展空中缆线整治,切实还居民清爽蓝天。
↑老旧小区改造。
环境就是民生,美好的居住环境是居民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普惠民生的福祉。伴随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围城”“垃圾下乡”成为城乡发展的“痛点”,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对加快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弘扬对社会责任共同担当有重大意义。
在东胜区折家梁村,每个社都配备了一名环卫保洁员,在维护环境卫生的同时,大力宣传和指导村民开展垃圾分类。为了进一步规范村民行为,养成垃圾分类自觉,折家梁村在村规民约中规定,每家每户都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分类工作做得好的户子要提出表扬,分类工作做得不好的户子将影响到年底合作社分红。
有效的奖惩办法,再加上环卫保洁人员上门宣传指导,村里家家户户都踊跃地参与到了垃圾分类当中。“通过正确的引导,现在每户村民都是一桶一袋,村里将可利用的垃圾收集到垃圾分类点统一处理,将可利用垃圾压缩为斤的压缩包,变废为宝,还能卖钱。”折家梁村党支部书记王占荣说,“现在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村庄越来越美,家家户户都开始自觉维护自家及周边的环境卫生,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日臻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不断优化……从“一处美”变“一片美”,从“环境美”变“生活美”,从“外在美”变“内涵美”,鄂尔多斯市的文明“成色”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