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念起了酸粥。这个夏天,吃了很多,几乎每天想吃。而在此之前,几乎近三十年已疏远了酸粥。
现在餐馆里有很多酸粥,加一些大米、糯米,佐以红腌菜、葱和摘蒙
,用胡油炒,味道很可口。很多外地人也食。
我说的酸粥与此不同,是浆米罐子里浆酸的糜子,铁锅里熬熟。为什么是铁锅呢?为什么又是熬熟呢?
铁锅里生一种锈,平时看不到,这是一种微量元素,与发酵过的糜米发生反应,会生出一种蛋白酶,利于胃。熬是慢火功夫。火是一切食物的涅槃之源。火与水一样,是文明之源。水火相融最好的结合,便是食物。储火入水,这发酵的糜米也就涅槃了。上食尚食。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中国菜的一切秘密皆在烹饪。熬粥也是这个道理,也是酸粥好食,有营养的基本保证。
胃蕾也是有童年记忆的。一个人的童年,是一个人一生精神力量的故乡。酸粥史也就是一部成长史。少时去看医生。晋陕蒙边地名医陈二先生一边握脉一边问患者:“早上吃的什么?”
患者答:“酸粥!”
陈二先生慨叹:“养命的酸粥!”
一碗酸粥颇不薄,万家灯火有余欢。那个时候的家庭,每天早上能有一碗糜米酸粥,是很幸福的事情。祖母勤早,我一睁眼,便嗅到了酸粥扑鼻的香气,再看,铁锅里冒着的笋尖样的粥已熟了。窗户上清白一片,黎明像是从清水里升上来,清新也就是生活的主基调了。
早上食粥时,有人开玩笑:”顶瓷定了一碗酸粥。”
“囊酸粥匠!”
匠者为巨。这酸粥匠的称谓,天下一绝。
人生在世,食在心上。倘有一种食品,是你生命里的必需。深味于胃,也就不算冤枉,不辜负这方水土了。
我也算做一个裹酸粥匠吧!
作者简介
王建中,准格尔旗人。作家、摄影家。著有《山河谣》《第三十七计》《往米年》等长中短篇小说等。摄影作品集有《黄河三峡》《莲花辿》《中国有个准格尔》等。影视作品有《遍地清泉》《舂米的女人》《天下黄河》等。